
咨询电话
010 68932217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的呼玛、爱辉、嘉阳等县。共有8,196 人(2000年统计)。“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或“驯鹿的人”。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同源,是从鄂温克中分出来的一支,族源与南北朝时期的北室韦和钵室韦有关。自元代至清代汉族常把鄂伦克、鄂伦春族均称为“林中百姓”、“栖林”、“齐凌”等。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曾经使用过满文,现通用汉文。过去主要依靠狩猎生产,以采集、捕鱼为辅的经济形式,后来也从事农业生产。居民主要信奉萨满教。
鄂伦春族传统音乐属东亚乐系 ,由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组成。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与歌舞音乐,“赞达勒”为山歌与小调类民歌的总称,其中一类是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宕、节拍自由的歌曲,类似山歌。另一类是节奏较规整,曲调比较平和的歌曲,尤如小调类歌曲。鄂伦春的民歌几乎都采用五声音阶,很少出现五声之外的音,以宫、羽调式居多。流传较广的民歌有《美丽勤劳的乌娜吉》、《试试你的心》、《婚礼歌》等。“吕日格仁”是鄂伦春族的歌舞形式,是由众人手拉手围着篝火,一领众和地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跳舞时人们常喊着“罕拜,罕拜”来助兴,例如歌曲《额乎兰德乎兰》。鄂伦春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口弦、狍哨、鹿笛、手鼓等。
宗教音乐主要指的是萨满调,即萨满在各种仪式中所唱祷词、咒语的曲调。萨满调的演唱一般由大神萨满击鼓主唱,二神萨满(扎列)或群众帮唱,整个仪式充满神秘的气氛。由于萨满教属于原始信仰范畴,萨满歌曲也可归纳于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