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10 68932217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族音乐

佤族传统音乐

浏览次数:496    时间:2017-11-27 15:09:49
分享到:

  佤族分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南部边境思茅地区的西盟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等地。佤族分布地区习称阿佤山区。人口共 396,610人(2000年统计)。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3种方言。佤族地区包括阿佤山中心地区、边缘地区和民族杂居区,各地社会制度有别,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亦不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佤族中心地区尚处于原始共产主义末期阶段。佤族居住于山区,生产方式较原始,生活条件较艰苦,主要以农业为生,兼事狩猎、采集。过去信仰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频繁举办各种祭祀活动。
 
佤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等三类。民歌有玩调、风俗歌、情歌、山歌、劳动歌、祭祀歌、儿歌等类别。玩调流行于沧源一带,包括唱调和跳调,唱调只唱不舞,跳调载歌载舞。西盟也有多种载歌载舞的歌曲。这些与舞蹈结合紧密的歌曲,使得佤族的民歌与民间歌舞难以明确划分。佤族的风俗歌包括了多种与民俗相关的歌曲,如盖房歌、婚礼歌、丧事歌、狩猎歌等。这些歌曲大多粗犷朴质,既有领和的段落,又有集体齐唱,踏步而舞的段落。西盟的佤族情歌多是在串姑娘时,由男青年用独弦胡自拉自唱。音乐纯朴深情。佤族的劳动歌有薅草歌、撒谷歌、砍柴歌等。由于佤族自古有互助共耕的习俗,许多劳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音乐悠长自由,唱词富有生活气息。
 
佤族的民间歌舞除了上述的舞蹈歌之外,还有多种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象脚鼓舞、鋩锣舞、葫芦笙舞、木杆舞、舂碓舞等。
 
佤族乐器品类甚多,木鼓及独弦胡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乐器。过去木鼓被佤族视为通天的神器,一般只能在发生战争、猎头等重要的事件,或在隆重的节日庆典时,方能击奏。有多种特定的鼓点。独弦胡是青年喜爱的乐器,形似京胡,但只设一弦,弦是一种结实的山草。独弦胡音量较弱,音色浓郁。当夜幕降临,青年人借助低回的琴声和歌声向姑娘表达爱情时,音乐十分动人。其它乐器主要是多种竹制气鸣乐器,乐器质材取自周围自然环境,如小独笛、二孔箫、四空箫、苇笛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电话:010 68932217
Copyright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