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电话
010 68932217
满族原分布于我国东北诸省,清代以来,满族居民分布于全国各地,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各地满族以辽宁省最多,其次是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人口为 10,682,263人(2000年统计)。满语属阿尔泰语系,原有本民族文字,已近失传。居民通用汉语汉文。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古代满族主要以狩猎为生,精于骑射。近代从事农耕及其它生产方式。
满族音乐属于东亚乐系。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三类。民间音乐在东北各省满族聚居地区尚有保存,民歌有山歌、劳动号子、小调、小唱、风俗歌、儿歌等类别,其中《巴音波罗》、《靠山调》、《跑南海》等是流传较广的曲目。歌舞音乐有“莽式空齐”,每逢年节喜庆,主客双方轮番热情起舞,一领众合。始创于满族的子弟书、八角鼓,后来发展成为流行于北方的曲艺品种“清音子弟书”和“八角鼓说唱”。近代广泛流行在北京等地的说唱音乐单弦即是由八角鼓说唱演变而来。
满族宫廷音乐过去主要传承于沈阳、北京的皇宫之中,在清代文献《律吕正义后编》中有详尽的文字、乐谱记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宗教音乐主要指满族萨满祭祀活动中的音乐。分宫廷萨满及民间萨满两类。过去在祭天、祭祖、还愿、庆丰收等各种仪式活动时,举行烧香跳神歌舞。由萨满(男巫)、乌答有(女巫)执抓鼓、扎板,边击鼓奏乐,边唱边舞。萨满歌舞的伴奏鼓点比较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