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10 68932217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族音乐

蒙古族传统音乐

浏览次数:1952    时间:2017-12-06 15:03:44
分享到:

       蒙古族是跨界民族,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共有5,813,947 人(2000年统计)。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此外在新疆、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等地也聚居着一部分蒙古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中国境内现使用的蒙古文主要分传统蒙古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其中以传统蒙古文的使用最为广泛。蒙古族在历史上是一个游牧民族,由于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改变,现代蒙古族基本结束了游牧生活,从事着畜牧业、农业、半农半牧等生产。蒙古博教(萨满教)与蒙古佛教(藏传佛教)曾对蒙古族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曾为全民信奉的宗教。

       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属东亚乐系,由民间音乐、宗教与祭祀音乐、宫廷音乐三类构成。由于居住地域辽阔,蒙古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呈现在从兴安岭森林到阿尔泰山脚下的不同区域以及云南蒙古族的聚居地。蒙古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乐器音乐、说唱音乐和戏剧音乐五类。民歌可分为潮尔音道(潮尔歌曲。多声部民歌)、乌日图音道(长调歌曲)、包古尼道(短调歌曲)、安代歌曲、乌格勒呼道(长篇叙事歌曲)祭祀歌曲、呼呼德道(儿歌)等多种类别,包括十分丰富的曲目。其中“乌日图音道(长调歌曲)最具有蒙古草原音乐的文化气质,她那苍劲、高亢、舒展、细腻的旋律凝聚了蒙古音乐的精髓。代表曲目有《辽阔的草原》、《走马》等;民间歌舞具有奔放、浑厚的特点,音乐明快、跌宕、优美,主要有筷子舞、盅碗舞、安代歌舞等;民间流传多种乐器,如雅托噶(蒙古筝)、托布秀尔、冒敦潮尔、马头琴、四胡、三弦、林布(笛子)等,其中马头琴及其音乐最具民族特色,而冒敦潮尔在形制与演奏上都极为独特。乐器音乐不仅有短小的民歌式的乐曲,而且也有大型的套曲,如《阿斯尔》、《八音》;说唱音乐分为托勒(史诗说唱)、好来宝、乌力格尔三类,托勒以讲述蒙古史诗为主,用潮尔或托布秀尔伴奏,自弹自唱,如《江格尔》、《格斯尔》。好来宝与乌力格尔是以大四胡为伴奏乐器,自拉自唱,曲目极为丰富;蒙古族戏剧音乐的形成相对较晚,在古代的博教与佛教活动中虽已有戏剧的雏形,但比较完善的戏剧形式出现在清中期以后,如二人台、蒙古剧等。

        宗教与祭祀音乐主要包括蒙古博教音乐、蒙古佛教音乐、成吉思汗祭典音乐。博教音乐是最古老的音乐种类,使用于各类仪式中,形式简单,歌舞为主,击鼓(带柄单面鼓)做节;佛教音乐内容丰富,分为诵经音乐、乐舞、乐舞剧、法器及其音乐四类;成吉思汗祭奠音乐历史悠久,自元代不间断地传承之今天,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主要有《十二祭歌》。

       蒙古族的宫廷音乐主要分为大蒙古国时期、大元时期、北元时期、清朝时期等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宫廷音乐具有一定的承接性和密切联系。在《元史》、《清史》、《律吕正义续编》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是研究蒙古族宫廷音乐的重要史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电话:010 68932217
Copyright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