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10 68932217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成功举办

浏览次数:954    时间:2019-01-09 09:19:55
分享到:

        中国音乐学院自2009年开始,经过教育部的批准,获得了面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骨干人才(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的招生资格,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这十年来,我校先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硕士200余人,博士50余人。其中包括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瑶族、土家族、满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等,分别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音乐表演与创作人才、音乐教育师资以及研究人员。这一招生计划的实施不但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学习者求学的需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本地区民族音乐艺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中国音乐学院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2018年12月28日,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音乐研究所共同主办,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天彤教授策划并担任学术主持的“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如期举办。展演包括了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的民歌、说唱、器乐和舞蹈。展演节目中既有声乐、器乐,还有舞蹈;声乐曲目中既有原生民歌、改编民歌,还有创作作品;舞蹈既包括中国境内的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舞蹈,还有俄罗斯境内埃文基人的传统舞蹈。作为导师,张天彤教授在对少数民族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方面注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她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民俗和宗教,系统掌握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还要求学生在说好汉语、掌握一门外语基础上,更要说好自己的民族语言、掌握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字。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们去学唱、学奏、学跳少数民族歌乐舞,一年前便萌生了组织学生们展示音乐舞蹈的念头,于是,便有了12月28日这场“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示”演出。

 




        当天的演出,既是一次教学汇报,同时也是一场介绍、传播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一次展示。学生关诺敏(蒙古族)、高荣罕(蒙古族)、乌日乐(蒙古族)、王旺(蒙古族)、乌仁森德(鄂温克族)、苏丽君(鄂温克族)、金鑫(朝鲜族)分别为大家展示了自己民族的民歌、说唱、器乐,汉族学生刘卫、张淼还将学唱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民歌加以汇报展示,他们会同汉族学生徐佳怡、张原也一道进行了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俄罗斯埃文基人传统舞蹈的展示。当天的演出还专门邀请到了来自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白银纳乡白银纳村著名民间艺术家关金芳(鄂伦春族)、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著名民间歌唱家讷荣芳(达斡尔族)两位老师进行排练指导和现场助演。此外,还邀请了我校中国声乐表演艺术博士生姚瑶(蒙古族)、美声硕士多俅晟(达斡尔族)、中国声乐硕士刘宿莹(汉族,朝鲜族媳妇)、国乐系本科生布仁满塔嘎(蒙古族)和苏日嘎拉图(蒙古族)作为嘉宾前来助演,特别邀请了钢琴系研究生叶王飞担任全场艺术指导。身为导师,张天彤教授也亲自参与到集体舞的表演,并为在场观众分享了她学唱的蒙语歌曲《我的蒙古》。

        除了有中国音乐学院部分师生的光临,演出还吸引了在京的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满族等专家学者及民族同胞前来观看,现场气氛火爆,演出大获成功,博得在场观众一致好评!演出过程中学生们充分释放民族情感,尽情展示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艺术魅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排练和本次展演,不但加深了学生们对自己民族音乐舞蹈和研究对象的感性体验,更为培养学生感知传统、认识传统、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提供了有效教育途径,为学生们日后的学术研究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电话:010 68932217
Copyright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版权所有